据不完全统计,全世界有5.4亿人正备受腰痛的困扰,而其中中国人将近占到一半,换句话说,每1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腰不行了
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和腰痛作“斗争”,甚至绝大多数都找不到病因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世界有5.4亿人正备受腰痛的困扰,而其中中国人将近占到一半,换句话说,每1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腰不行了!这样的高发病率仅次于大家最习以为常的另一种疾病——感冒。

更令人惊惧的是,这些人中30岁左右的占比达到了59.1%,而且一直呈上升趋势。现代年轻人的腰像是被安上了“加速器”,早早地步入了老年阶段,即便我们暂时还不清楚这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,可也不由地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捏一把汗!

更有人扬言,“腰痛”已成为了现代人生活工作中逃不开的不良产物……

总是莫名出现腰痛,要留个心眼!别为晚年埋下一颗“炸弹”

PART.1

腰疼,暴露了被不少年轻人忽视的健康危机

前段时间,微博上流行过一个段子,调侃成年人翻开体检报告单所需要的勇气,比读书时打开成绩报告单要大得多,其中“腰痛”这两个字在这些体检报告中最为常见和显眼。

这并非夸大其词。

2020年6月3日,中国著名电竞选手uzi(简自豪)在个人社交媒体宣布退役。uzi表示,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再继续比赛,长年的手伤和腰痛,让这个才23岁的电竞大神无奈黯然退场。

而29岁的张艺兴则因为在练习生时间练习舞蹈过度,曾把沙袋绑在身上练习,从此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。聚光灯下,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尚要忍受腰痛带来的折磨,普通人的哀嚎,生活中则到处都是。

“在职场摸爬滚打5年以上者,腰痛就是你的功勋章。”某网络公司办公室资深白领 Cindy 说道。

谈起自己第一次腰痛发作,Cindy 回忆自己正在家中熬夜赶方案,由于天气寒冷不想离开房间上厕所,就一直憋着,等到终于熬不住,推开椅子,准备飞速冲向卫生间的时候,意外发生了,“就是一瞬间的事情,我的腰不知道怎么就突然剧烈地疼痛起来,以至于我马上躺在地板上,定格了好一会儿。”

虽然腰上突然失去了知觉,可尿意却越来越清晰,没办法,Cindy 只能强忍着疼痛往门外挪。“那个时候腰根本抬不起来,走一步就跪下去了,只好爬着去上厕所。”在厕所里,Cindy 一边大哭一边喊醒熟睡中的父母,最后父母搀扶着她来到床上,给她的腰贴了一块止痛药膏才管用。

“第二天上班的时候,我还怕被人闻到身上的膏药味,怕被人取笑自己身体弱。”Cindy 笑道,直到有一天和同事聊起体检的事情才发现,几乎所有的同事都有过腰痛的经历,“我从那一次后,腰痛就没离开过我了,一发作就只能马上躺着,严重时还得往医院跑。”

Cindy 虽然时常腰痛,但有时还能咬咬牙扛过去,而有些人甚至连这样的“机会”都没有。

李月前一天已经连续工作了12小时,一身酸痛回到家倒头就睡,原以为周身的疲倦能像往常一样第二天恢复如初,没想到人有失足,马有失蹄,起身的时候动作太大,居然把腰给扭了。

她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扭伤,到了医院检查完却吓了一跳——不仅仅是腰扭伤,还有腰椎间盘突出,脊柱侧弯,骨盆前倾等问题!“医生说必须开刀手术,而手术后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,不可预知。”

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,由于纤维环的蜕变,破裂,导致髓核突出,继而压迫,刺激脊髓和神经根,最终出现下肢的神经压迫症状。

不过,算算数量如此庞大的发病人群,想想自己偶尔隐隐作痛的腰,你是否在疑惑,腰痛到底能给人带来多大的伤害?

“轻一点的情况,腰轻轻一动就不舒服,整体身体都感觉硬邦邦的,难以动弹;如果情况严重的,即便稍微一咳嗽,或者大小便稍一用力,腰部乃至整条腿都像电针扎样的疼痛感便接踵而来。”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区主任医师吴毅向39深呼吸形容,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例,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神经性疼痛,这种对神经赤裸裸的压迫,严重时就像把自己的身上某一根筋用力扯出来,然后拿把刀使劲刮。

美国一项调查发现,在有腰疼症状的群体中,72%的人被迫放弃了一些锻炼方式或相关体育活动;60%的患者已经疼到无法进行一些费力的日常活动;46%的患者的腰部问题,会影响到性生活。“就像一个死胡同,你越痛你越不想动,你越不动腰痛只会越来越严重,直至生命在此消耗殆尽。”

老年人腰痛习以为常,可这样轻的年纪,本应该在某个更大的空间里施展拳脚,却因为这样的病痛而“折腰”,则不得不说是一种无奈。

PART.2

为什么年纪轻轻的,腰如此脆弱?

与老年人因为退行性病变和骨质疏松引发腰痛的原因不同,年轻人的腰背痛原因寻找起来更加复杂。

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主任、副教授梁伟国对39深呼吸解释,有因为外伤引起的腰痛;有因为不正确的姿势引起的腰肌劳损;甚至在一些年轻人里还隐藏着类风湿、强制性脊柱炎、结核与感染病人。

其中最典型,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“腰椎间盘突出”。90%的人到了中年以后,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突,只是未必会达到“症”的程度。“在生理性退变无法更改的基础上,年轻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诱发或加重了腰椎间盘突出。”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区主任医师吴毅说道。

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,25~39岁的年轻人,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为13.93%,居各年龄段的首位。

车辆驾驶、教学工作、电脑操作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工作岗位中,往往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性:需要久坐。

《职场久坐族调查白皮书》的调查报告显示,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“职场久坐族”的主力,职场白领人均久坐的时间长达8小时。

而程序员和媒体人尤甚,他们平均久坐不动的时间超过9个小时。

在调查中,40%的媒体人和50%程序员表示,他们久坐的时间会超过10个小时,严重的甚至超过12个小时。

早有研究表明,人只有在平躺时腰椎承受压力最小,站立次之,而坐姿腰椎承受的压力会比站立高4-5倍。

比数据更糟糕的是,很少年轻人能保持正确的坐姿,多数办公室一族的坐姿是耸肩、含胸、身体前倾,加上使用电脑时双手向前伸,以及伏案等姿势无疑大大加重了脊柱尤其是腰椎的负担。

“这种不良姿势坐的时间长了,会让腰背部肌肉紧张,从而使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加。”吴毅提醒,长期久坐,会加速腰椎间盘的退变,进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,甚至出现腰麻腿麻等症状。

除此之外,越发多的证据表明,年轻人的腰痛发生与近些年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呈正相关。

“一来减少了大家户外活动的时间,而另一面大家最喜欢半躺着刷手机,看似舒服,但腰部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,使得腰椎间盘的负荷增加,一旦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,髓核就会发生突出,前些年流行的‘葛优躺’也是同样一个道理。”

吴毅告诉39深呼吸,在街头随意一眼望去,基本上大家都是边走路边看手机,很多人以为只会对颈椎造成影响,其实也会间接地影响到腰椎。

当然,至于看手机超过多少时间就会影响腰椎造成实质性伤害,整个医学界目前尚无定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女人做过一项调查:在中国,女人承受的压力是男人的3倍,健康指数较低,特别是患有腰椎病或有腰疼症状的女性人数众多,几乎占了所有成年女人的50%左右!

是什么让腰椎疾病肆虐中国女性?穿高跟鞋、懒得运动、负责更多的家务……或许都是原因,33岁的家庭主妇王艳腰痛已经5年了,至今未愈。

“我是因为有一次在家搞卫生,抬东西,不小心扭到,那时候刚扭到也没去看,以为没什么事,后来就落下病根了,有时候疼得连重一点的呼吸都不敢,药也吃了不少,药膏也贴了不少,说是腰肌劳损,医生说根治很难,平常不要太劳累过度。最近几天又开始痛了,走路都没办法走,只能贴点药膏,吃点止痛药,床上躺躺,等这次阵痛过去了!”

PART.3

仍有7成腰痛患者苦于找不到病因

遗憾的是,过亿的腰痛患者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,他们中的70%为“非特异性腰痛”。

简单理解,就是由多种不同的已知及未知原因引起的腰痛症状,通过现有的医学手段(无论是影像片子还是病理解剖),都找不到疼痛的明确根源。

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来自2009年一项澳大利亚初级保健对1172例急性腰痛患者的研究:在这些诉求腰痛的患者中,只有11例也就是0.9%的患者,医生最终帮助找出了确切的病因,其中8例是由骨折引起,3例是炎症性疾病。

张芬就是其中一例。39深呼吸遇到张芬时,她正拿着一叠化验单找到分诊台护士,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,“我腰痛快8年了,怎么也查不出原因,护士你看看我还能挂哪个科。”

其实张芬的年龄并不大,36岁的她却比同龄人显得更加憔悴、更加萎靡不振,说起这个足足折磨了自己8年的疼痛,张芬有一肚子的苦水:“我现在是稍微干点活就痛,腰都直不起来,转动一下都不敢。”

张芬说,这些年来她跑了几乎北上广所有的大医院,妇科、消化道、骨科都做了检查,就是始终找不到原因,每次去医院都开一大包镇痛药,吃了当时能缓解疼痛,过不了多久就没效了。疼痛还严重影响她的睡眠,8年来没睡过一晚安稳觉。

“如果不是看娃娃还小,我早就不想活了。”张芬说,被疼痛缠身,活着真是折磨。

陪同她来医院的家人很担心,他们甚至担心,张芬已出现了抑郁。

那像张芬这样的病人该怎么办?对于能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来说,“硬抗”反而成了第一选择,“有些腰痛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”专家表示。

但假如扛不住,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,条件不错的医生会对你进行影像学检查,然后开止痛类药物。中国传统医学也能起到疗效,例如针灸、中药外敷等。条件再好点,可能需要购买一些保健类用品,例如座椅、枕头全配套,实在不行还能进行康复训练。

还不行?华山最后一条路:开刀手术。

但是否真的有效?医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。在医学著名杂志《柳叶刀》上曾对腰痛发表过系列专题,其中明确指出,过去30年将腰痛作为一种疾病而大量使用影像学检查、药物干预、复杂的外科手术介入后,投入了大量的医疗资源、造成巨额的医疗费用开支,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,最明显的就是腰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改善。

首先是在诊断上,大家会第一时间联想到用X光片、CT扫描和MRI扫描结果诊断腰痛,但美国医师学会和美国疼痛协会的联合指南明确推荐:对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,临床医生不应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或其他诊断性检查。

因为凭借这些影像学证据,并没有办法找到实际的病因。

其次是药物,曾经治疗腰痛的一线药物扑热息痛已经被许多国家推荐不予使用,而能缓解轻微疼痛的阿片类药物,又伴随着成瘾的风险。

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各种外科手术的干预,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地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,但是不少人在手术后一年,获得的益处将会渐渐消失,并没有比那些没有选择手术的患者获益更多。

当然,这些证据分散到个人身上会有不同,长期的疼痛也总归是要找到出路缓解,只是需衡量得失。

也只有当腰痛来临时,才惊觉少年不知愁滋味,来腰痛两行泪。年轻时挥霍的健康总有亏空的一天,只是谁都没想到还债的时候竟来得这么早。

原创:王慧明 转载:39健康网